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随笔
我与读书
  • 作者:研究室发布时间:2019年01月15日

我与读书

作者:郝平平

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,又称世界读书日。这一天央视新闻播出了滕州老乡杨位浩的读书故事,他是大坞镇石楼村的一个普通农民,却将30多年来的收入大多数换来了书,建起了自己的“藏书楼”,免费向乡亲们开放,还找人给自己的书屋写了个匾额“问田种善”。他解释道:问田,就是我就是个老农民,看一本书,就是种庄稼呢,心头就少一点杂草。种善,就是读书就像种善果,结善缘。“书是良田,读是善种”这位可敬老人的故事,也使我想起了自己与读书的不解之缘。

我常常羡慕女儿小小年纪就拥有了贴纸书、玩具书、涂色书、童话书等几十本各种各样有趣又精美的图书。在我小时候,因为没有多少零花钱可以积攒下来买课外书,课本几乎是我唯一能接触到的书。每逢学期开始领新课本时,都是我最开心的日子,在这些书中我知道了“书中自有黄金屋、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准确含义,也学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“高山流水”的知音故事,而那时我只觉得书是我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。如果同学谁要有好看的课外书,我都想法设法借来读,常常想什么时候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书。直到初中,家里日子逐渐宽裕,我才有了自己第一本课外书。那天我带着妈妈给我买零食的五元钱在一书摊处买了一本《格林童话》,当时一口气就全部读完了,后来我还做了精美的书皮,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。

先生也爱书,我们恋爱时,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也是一本书。女儿受我们影响,咿呀学语时就喜欢拿本小书读上半天,现在我给她讲睡前故事,往往是她不让我开口,而是说“妈妈,我讲”,然后用小手指着画书把白雪公主、灰姑娘、丑小鸭、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一讲来,虽然有些丢三落四,还会常常“窜台”,但我却非常欣慰,因为我知道让孩子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,比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更加珍贵。

随着时代的进步,电子书也越来越普及,一台电脑、一部手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,有人开玩笑说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有了电子书人类就有了进步的电梯。我也常常利用零碎的时间,拿起手机翻看电子书,但是捧起一本纸质书还是我最喜欢的阅读方式,“何以解忧,唯有读书”,每每有苦恼或郁闷时,一支笔、一本书,读到共鸣处,一切皆可释然。最近情绪烦躁时,我读了曹文轩的《草房子》,陪着桑桑度过油麻地时光后,在感动中我又有了勇气与力量。

我们常说,书籍能带给我们知识和力量,其实,书中还有世界。作家梁晓声在做客《朗读者》时谈到在他们那个年代,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,父亲常年不在家,母亲外出工作,唯一陪伴和撑起他人生世界的就是书籍。我很认同他的这个观点,从开蒙至今,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,走过流年,我觉得总有那么一本书,伴你左右,知你冷暖,释你心怀。

苏轼在一首诗中曾戏谑的写道“人生识字忧患始”,而我觉得人生识字是“幸福始”,因为由此开始人生有书籍相伴,从此有明灯,有语暖,有心同,有远方。

关闭

版权所有: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府前路5号 电话0632-8811031 邮编:277200